译文
站在高高的楼阁上,靠着栏杆眺望,中军大帐里旗帜高高飘扬。
时常感慨时局动荡,心中激愤难平,但对自己而言,又似乎能无喜怒哀乐。
黄河和华山上屯聚着不祥之气,伊水和瀍水边传来战鼓声声。
我惭愧自己没有平定战乱的良策,却白白承受了出师的名号。
手持兵符深知责任重大,亲临战场更觉生命微不足道。
如同国家的股肱大臣般仰望高山般的忠臣,国家的安全如同唇齿相依,依赖于坚固的防线。
隐隐之中展现出冲锋陷阵的威势,你兼任御史大夫,光彩夺目。
鲁仲连真是位义士,陆逊又怎会只是个书生呢?
确当的行为准则未必需要独特
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忧心国事的情怀。前四句总写,诗人登高望远,见中军旌旗,中原遍地烽火,感慨时局,率军救亡之情激烈迫切,以至于把个人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河华”以下两句补写“感时”,关中为安史叛军占领,中原陷入战乱之中,满目疮痍;“愧无”以下四句写自己面对时局的忧心,愧无平难之策,有惭出师之名,受命知皇恩深重,临战方觉人微命轻;“股肱”二句从对自己壮怀激烈的抒写过渡到对贺兰进明的赞颂称其为国家的股肱重臣,而自己所在的淮南与贺兰节制的河南唇齿相依,有赖对方照应。后十二句劝贺兰进明以大局为重,及时平叛建功。
先赞其有摧锋之势,御史之显,说明其有足够的兵力平叛;继而赞其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是一首五言诗。此诗前十二句写诗人凭栏远眺忧心国事的情怀;后十二句劝贺兰进明以大局为重,及时平叛建功。诗中先赞贺兰有摧锋之势,御史之显,说明其有足够的兵力平叛;继而赞其有鲁连之忠义、陆逊之智谋,说明其有足够的忠勇去平叛;再设想其进军的效果,直道而行无须特殊之智,抢先出兵可与叛军抗衡;最后动之以情,说你我重视然诺,共赴国难,定当横行灭敌。整首诗感情充沛,壮怀激烈,从中可见诗人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子之心。
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
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
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山鸡羞渌水,不敢照毛衣。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扫画屏。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逻人横鸟道,江祖出鱼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鱼水中宿。
妻子张白鹇,结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语声闻。
黯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